水域跨度大、供電不方便、點源污染分散、突發問題失控等是河道、湖泊、水庫等治理常見問題,會導致河湖治理投資巨大、運行費用高、凈水效果出現反復、管理容易失控。漂浮凈水平臺,操作平臺結合了噴泉曝氣機、造流曝氣機等曝氣設備、漂浮濕地、生態填料、微生物等,快速增加水中生物相、生物量,形成良性循環的生物鏈,提升水體自凈能力,增強了水體耐沖擊能力。
▲漂浮凈水平臺
結合曝氣機的漂浮式凈水平臺以浮田型漂浮濕地為主體,以曝氣機為必要要素。漂浮濕地下方植物根系與填料有機配合形成生物膜載體,其表面的生物膜為凈水主力,通過噴泉曝氣機、造流曝氣機等水體循環曝氣設備輔助作用不斷交換水體,更替生物膜,通過好氧、厭氧、兼氧微生物去除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氨氮、磷等。實現凈水設施集成化、不占用沿岸空間、根據凈水要求進行移動。
漂浮凈水平臺工作原理:
噴泉曝氣機的水體對流形式,在制造垂直循環流過程中,使表層水體與底部水體交換,新鮮的氧氣被輸入湖底,在湖底形成富氧水層,消化分解底部沉積污染物,廢氣被夾帶從水中逸出,底層低溫水被輸送到表層后,調節表層水溫,抑制水體表面藻類繁殖及生長,改善微生態環境,強化水體自凈能力,短期內改善水質。噴泉曝氣機對流形式促進水流在平臺中的水體交換實現水體凈化。
▲噴泉曝氣機溶氧分布曲線
強力造流曝氣機利用高速溶氣水流形成大流量富氧水流補給漂浮濕地底部的溶解氧,漂浮濕地上的植物根系與填料上的微生物,促進根系與生物膜的快速生與更替長,繁茂的根系與填料錯綜復雜交織在一起。植物根系發展成為“填料”,表面成為微生物著床的理想地點,形成生物膜吸附分解有機物,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水體在植物根系及著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源源不斷的去除水中有機物、氮、磷等物質,形成微型生態系統,從而有效改善水體水質。
▲造流曝氣機流場圖
以上海松江區某河段2009年7月測量值為例,凈水平臺對重金屬的消減量達1/3(30天內),對水中污染物削減量見表2-1,表2-2。
表1 凈水平臺對水中主要污染物去除量表
BOD
氨氮
TP
COD
59 g/m2·d
8.1g/m2·d
1.2g/m2·d
98g/m2·d
表2 凈水平臺懸浮物去除效果
初始值
10天后
去除率
懸浮物SS
89 mg/L
10 mg/L
88.7%
備注:采樣區域為凈水平臺周邊3米范圍內,遠處懸浮物偏高
該漂浮凈水平臺包括:浮田型漂浮濕地、造流曝氣機與噴泉曝氣機、植物覆蓋率達90%(浮島為8月中旬種植,基本成型),平臺服務水域面積為1200平方米。
▲凈水平臺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案例
表3 NAF型噴泉曝氣機參數表
型 號
功率/電壓(W/V)
中心水柱高度(m)
喇叭花高度(m)
水花直徑(m)
溶氧能力(kgO2/h)
循環通量(m3/h)
重量(kg)
NAF1500
1.5/380
4.5
2.5
4
0.65
49
26
NAF2200
2.2/380
6.2
1.6
5.2
0.85
65
30
NAF4000
3.7/380
7.0
2.2
6.5
1.47
92
42
▲噴泉曝氣機樣式
表4 SNZ型造流曝氣機參數表
功率/電壓(W/V)
溶氧能力(kgO2/kwh)
循環通量(m3/h)
感應流量(m3/d)
重量(kg)
型 號
動力效率(kgO2/kwh)
SNZ-A750
750/380
1.33
1.77
150
8500
40
SNZ -A1500
1500/380
2.85
1.90
430
17000
60
SNZ -A2200
2200/380
3.95
1.79
580
23300
75
▲造流曝氣機樣式一
▲造流曝氣機樣式二
▲強力造流曝氣機凈水平臺
▲噴泉曝氣機凈水平臺
友情提示: 以上內容不限于文字、圖片、排版、設備器材參數等,屬于上海圣恩生態版權所有,請勿抄襲,若使用資料需獲得 上海圣恩生態授權,否則我司將追究法律責任! |